3月17日晚,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大报告厅内灯光骤暗,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历史与现实中展开 —— 由南京市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史诗话剧《雨花台》以沉浸式叙事,让现场观众穿越血火年代,再次触摸信仰的温度。这是话剧《雨花台》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定制版演出,也是南京市话剧团“宁剧力”品牌艺术党课的再一次红色之旅。
回溯到 1927 年至 1949 年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,恽代英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挺身而出,他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,宁死不屈,最终慷慨赴死。话剧《雨花台》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搬上舞台,用艺术的笔触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身姿。
黑暗中的信仰之光
话剧《雨花台》以雨花台英烈的故事为核心,在幽闭压抑的监狱场景中,恽代英等烈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、严刑拷打,始终坚贞不屈。剧中,恽代英的一句台词令人动容:“我身上的磷,仅能做四盒洋火。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,烧掉旧中国,诞生一个新中国!”这些台词并非虚构,而是直接取自烈士遗书与史料,真实再现了共产党人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铮铮铁骨。
穿越时空的语言力量
话剧《雨花台》大量采用历史人物原话,让烈士们仿佛穿越时空,亲自诉说那段悲壮而伟大的过往。恽代英、冷少农、施滉等不同时期牺牲在南京的烈士,被巧妙地编织进一个拼死保护潜伏战友、送出情报的惊险故事中。舞台上,紧张刺激的情节扣人心弦,而烈士们的每一句台词、每一个眼神,都传递出他们对信仰的执着坚守和对使命的勇敢担当。
英烈精神永驻心间
话剧《雨花台》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,更是一堂流动的党史教育课堂。作为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优秀作品,该剧通过在近两百场的巡演过程中,将雨花英烈的精神播撒至大江南北。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此次专场演出,正是以艺术为纽带,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牢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初心使命。
本场演出,部分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员褪去“观众”身份,以演员的身份登上舞台,亲身演绎雨花英烈的无畏故事。他们以血肉之躯触碰信仰的温度,用一句句铿锵誓言、一幕幕无畏抗争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“精神对话”。这种沉浸式体验,让英烈精神从书本走入心灵,从舞台照进现实。学员们在演绎中体悟对信仰的执着,让艺术党课的红色基因化为砥砺前行的内生力量。